盲人踏上中国之旅

发布时间:2025-05-18 22:56:50 来源:锐得游戏网
2005年,23岁的赵秋宝拿下法学和管理学双学位,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,南下广州,入职央企,从一名销售做到中层管理。

2017年,赵秋宝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,眼睛逐渐看不清,后彻底全盲。这是一种罕见病,被称为“不治之症”。那一年,他35岁。

人生中途,突遭变故。在低谷徘徊2年后,他不仅创业做起了老板,还在今年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——辞职,带着导盲犬阿尔法行走中国。令人意外的是,一位盲人在旅行中遇见了更迷人的风景。

根据中国盲人协会统计数据,截至2024年5月,我国有超过1700万视障人士。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,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正在北京旅行的赵秋宝。

赵秋宝是山东人,个子高大,有一米八,长相精神,声音也带磁性。失明后,常有陌生人发出善意惋惜:“长这么帅的小伙,眼睛看不见,多可惜。”赵秋宝告诉记者,“残疾不是缺陷,而是我的特征”。

盲人踏上中国之旅

赵秋宝和阿尔法在旅行途中。

盲人旅行的意义

今年2月,他决定辞职,开启行走中国计划。一个盲人,又看不见,旅行还有什么意义?出发前,赵秋宝也给不出答案。但在旅行中,他遇见的人和事作出了回答。

盲人踏上中国之旅

赵秋宝和导盲犬阿尔法在三亚旅行。

在武汉,赵秋宝带着他的导盲犬阿尔法乘坐轮渡看长江。他刚要支起相机准备拍摄长江大桥,身边的乘客就忙着帮他找机位。另有人热心提醒他:“这里是玻璃,你的镜头再朝外一点”,还有人喊上赵秋宝:“那边的窗户开着,你去那儿拍。”之后,一群人为他让路,将最好的观景位置留给了一位盲人。

在湛江的南极村,一位阿姨叫上他:“太阳快要落山了,我们一起去观景台上看夕阳。”那天,他和阿尔法在祖国南方的海岸线上放肆奔跑。

还是在武汉,他去体验悬吊半空的空轨列车,一个看上去七八岁的小女孩为他做向导。列车行驶中,女孩用稚嫩的语言向他介绍:“列车下面是草地和公路,沿途有树木和小麦,还有高楼大厦。”赵秋宝看着窗外,认真听着女孩介绍。女孩忽然问他:“你是在看景色吗?”赵秋宝说:“我在听你帮我描述景色呀。”

从三亚到海口,再到湛江、武汉、长沙、张家界、北京,赵秋宝已行走了7个城市。他用胸前那台运动相机,将旅行中的故事拍摄记录,发布在他的社交账号“宝哥和他的导盲犬”,吸引全网160万网友关注。

“大家好,我是宝哥,一名看不见的旅行者。”这是他在视频中的开头语。赵秋宝说,公共交通无障碍出行为他行走中国提供了条件,而善良热心的普通人则是他行走中国的勇气。

在武汉,当他和导盲犬阿尔法一起乘坐地铁,不同站点的工作人员接力引导,带他们坐电梯、进车厢,顺利换乘。

在湛江,酒店的前台工作人员利用下班时间,带着他吃虾饼、捞粉、田艾籺……体验当地人的生活。

在三亚,他随列车工作人员出站时,察觉鞋带开了,工作人员毫不犹豫地蹲下身,要帮他系鞋带。

赵秋宝一边行走中国,一边思考旅行的意义。采访那天,他将自己的思考分享给记者。

“旅行有三层含义,一是见风景、二是见众生,三是见自己。”赵秋宝说:“有些风景不用‘看见’也很美,我能感受到大家为我描述的风景。我会用我和阿尔法的脚步,去丈量祖国的每一片土地,去感受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,去遇见很多善良温暖的人。”

在他看来,路上遇见的人和事是最好的风景。正如一位网友留言:宝哥虽然看不见人,但看到了温暖的人心。

旅行中,赵秋宝也和过去的自己达成了和解,“哪怕深处黑暗,但依然心存阳光。”

失去光明,收获更多

虽然有导盲犬阿尔法的帮助,但赵秋宝的出行,并不像视频中呈现的那般容易。有时走着走着,遇到了公交站广告牌,啪的一声,整个人就撞上去了。

他的一位前同事曾说:“(赵秋宝)双目失明,从他办公室走到我办公室,他走了无数次,还是有好几次头撞到门上。”

盲人踏上中国之旅

在武汉旅行时,赵秋宝见到了在武汉理工大学读博士的盲人黄莺。

失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赵秋宝的身上都是乌青。

做出行走中国的决定,是在今年2月7日,一周后,没有做任何旅行规划,他就出发了。但他也坦言:“每去一个陌生地,说心里不害怕,肯定是假的。”

来武汉时,他想去黎黄陂路走一走。因为看不见,他每次都要在导航软件上规划一个起点和终点,但搜索了很久,都没搞清楚这条路的具体位置。他找不同的路人询问,得到的答案都不同,“没办法,我只能硬着头皮试着走。”

在他抵达三亚后,酒店工作人员推荐他去附近的椰梦长廊转一转。在他步行两公里后,手机导航提示行程结束。那时,他能感受到海风从左手边吹来,也闻到了大海的味道,他能猜到大海就在路对面,但就是过不去。他站在那儿,走走停停,徘徊了半个多小时。

“你问我慌不慌,我肯定慌啊。有一次在上海,一段800米的路程,我都迷路了。”但让赵秋宝庆幸的是,每一次遇到困难,都会有热心人出现。

在武汉黎黄陂路的街头,正当赵秋宝犹豫不定,4个本地女孩忽然出现,主动承担起向导工作。姑娘们带着他行走在黎黄陂路的街头,为他讲解这条街的历史和建筑。

在三亚椰梦长廊,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大哥看到赵秋宝在路边兜兜转转,就停下车问他“想去哪儿?”大哥把电动车停好,拉着他的手往前走,穿过斑马线,走到海边。之后,这位陌生大哥留下电话:“你在这边遇到了什么问题,就给我打电话,我马上骑着电动车过来。”

“正是这些好心人,让我有了走出去的勇气。”赵秋宝说,这一路,他无法看到风景,但并不遗憾,在路上遇到的美好,都装进了心里。

采访中,赵秋宝不止一次地向记者感叹,失去光明后,他好像得到了更多。“我获得了新的人生体验,也接收到了更多的善意,我想将这些善意分享给更多的人。”

全国视力障碍者中能像赵秋宝一样走出去的人,少之又少。赵秋宝希望更多的视力障碍者勇敢出发,拥抱生活。

赵秋宝遇到的善意,也像点点星火,照亮了更多的人。

回母校时,他在操场偶遇了一位大四女孩。女孩告诉他,今年毕业,考研失败,工作还没有着落,对于未来焦虑又迷茫。但在赵秋宝的视频里,她看到了人性的温暖,“生活似乎也没有那么难。这世界上总有一些真善美的东西,等待我们去发现”。

仗犬走天涯,实现侠客梦

35岁那年,赵秋宝遇到了人生的至暗时刻。

他回忆,从看见到看不见,这个过程很突然,只隔了三四个月的时间。

盲人踏上中国之旅

赵秋宝和他的导盲犬阿尔法在武汉旅行。

2017年年初,他前往云南旅行。那时,虽然看手机已经有些模糊,但不影响生活,“我到现在都记得,在洱海看见的海鸥、在丽江看到的玉龙雪山、在束河古城吃到的山楂糕”,那时候,他还以为工作压力大,用眼过度,休息一下就好了。

但从云南旅行回来,他开始发现,电脑屏幕看不清了,屏幕上的字总是上下跳。

他决定去医院做检查。在医生的办公室,他整整坐了一个多小时,医生叫来一群学生,学生在他的背后围成了一个半圆,每位学生挨个看他的眼底。他才意识到,患上了严重的病。

他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,这是一种罕见病,被称为“不治之症”,目前没有治疗手段,最终的结果就是彻底失明。

从医院回来后,他把家里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,又把灯关掉,他把自己蜷成一只大虾窝在床上,“人忽然就垮了”。

就这样,他在家里躺了三个多月,心里充满崩溃、不甘和委屈。“我后来就问自己,还想不想活着?如果还想活着,就得活出个样,再不振作起来,就只能在自暴自弃中变成一个废人。”

他去办理了残疾证,强迫自己接受成为盲人的事实。之后,他学习使用读屏软件,通过读屏进行社交、购物和娱乐。再之后,他和朋友一起创业,并在老家山东海阳市创办了一家不老莓产业基地。

盲人做老板,本就是不可思议的事。前同事吕金入职前与赵秋宝保持线上交流,没有发现异常。后去公司面试,才发现“我的老板是盲人”。和赵秋宝聊了一个多小时,吕金决定留在这家公司,“盲人能做老板,这人一定有过人之处”。

赵秋宝也发现,失明后,他在某些方面有意想不到的优势,“因为我能边听边打字,我的回复就会更快;或者合同上一些错别字,比如‘准’打成‘淮’,肉眼看很容易忽视,但我用听的,很容易就发现了”。

虽然通过工作融入了社会,但真正将他的心完全“解封”,则是导盲犬阿尔法的到来。

很多人向赵秋宝形容阿尔法的样子:“它是一只白色的拉布拉多,鼻子红红的,爪子大大的,耳朵塌着,眼神充满慈悲。”

目前,全国共有导盲犬200余只,它们被称为“带着使命来到世间的狗狗”。导盲犬最早从2个月开始接受训练,2岁左右正式出师。它们要学会带领主人上下楼、过马路、避开障碍物等。学习适应人类社会的规则:乘坐交通工具时需保持静止,面对食物诱惑要坚守纪律,遇到突发声响必须保持镇定。

2019年4月,赵秋宝向广州导盲犬学校提出申请。两个月后,学校对赵秋宝进行申请评估,并尝试让他和导盲犬阿尔法共同生活。10月的一天,他们进行了一场训练考核。赵秋宝牵着阿尔法从广州五羊新城出发,沿着花城大道,过天桥,走隧道,途经多个红绿灯,这段考核路共有1.6公里。这在旁人看来并不长的距离,却是赵秋宝失明后独自走过的最长,也是路况最复杂的路。

考核成功通过,赵秋宝写下一段话:“这段路虽然只有1.6公里,但我用了两年时间,因为有了阿尔法的陪伴,我第一次重新体会到健步如飞和耳边生风的感觉。”

在武汉,赵秋宝带着阿尔法特意走了一趟武汉长江大桥和江汉路步行街,“长江大桥和江汉路都是1.6公里长,这个数字对我们俩有着特殊的含义”。

在阿尔法的带领下,遇到马路牙子、路边的柱子、头顶的树枝,阿尔法都会停下来提醒赵秋宝。“每次住酒店,服务员只需要带我们走一两次,阿尔法就能找到我们的房间。”赵秋宝说。

盲人踏上中国之旅

旅行途中,赵秋宝在三亚体验水上项目。

导盲犬不是宠物,是工作犬。导盲犬选拔异常严格,除了品种、基因、体质、性格外,三代以上不能有任何攻击人的行为。

作为一条合格的导盲犬,阿尔法还需克制自己的天性。

一位网友注意到,怎么从来没有听到阿尔法叫过,狗叫不应该是本能吗?赵秋宝说,有一次出门,他们遇到一辆车正在倒车,他没有意识到,阿尔法第一次着急地对着他叫,那次他才知道阿尔法能发出声音。

过去5年多,阿尔法陪着赵秋宝搭出租、乘高铁、坐飞机,陪着他去上班、出差、旅行。

按照规定,导盲犬要在10岁时强制退役。今年8岁的阿尔法再有两年就要退休了。这一次,赵秋宝也希望,通过行走中国,让阿尔法看到更多的风景。

赵秋宝是金庸迷,从小就有侠客梦,“如今,我要实现梦想了,虽不是仗剑走天涯,但我是仗犬走天涯啊”。

(长江日报记者张维纳 本组照片均由采访对象供图)

【编辑:陈明】

相关资讯

小编精选

热门游戏